肖磊:美国互联网巨头宣布发币,阴谋还是战略?
2019-06-19 11:44:08
  • 0
  • 0
  • 0

原创: Xiaolei  来源:肖磊看市 

要讲清楚Facebook发币这件事情的历史意义,我们还得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领域说起。

2017年阿里巴巴年会上,马云语出惊人,到2036年阿里巴巴要服务20亿消费者,创造10亿的经济效益和1亿个就业岗位,在经济上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欧洲、日本的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的确,早在三年前,阿里巴巴平台的交易总额就已经突破了5000亿美元,按照GDP规模计算可以排世界第21位,和阿根廷可以平起平坐。

其实助推阿里巴巴成为电商巨头的“帮手”里面,有一个创新工具居功至伟,那就是支付宝。按照估值,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超过了1500亿美金,已经是阿里巴巴市值的三分之一,足可以看出支付宝在阿里巴巴商业体系内扮演的角色之重要。

支付宝作为中国第三方支付,到后来移动支付端的代表,其实见证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商业新的业态,以及国际金融消费市场的一个标志。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移动支付上已被中国远远的甩在后面。很多人说,发达经济体没有开启移动支付时代,是因为人家本身有非常成熟的信用卡和传统银行服务系统,所以移动支付在中国的盛行,恰恰说明中国的传统金融服务非常落后。

我虽然同意这种说法,但西方和发达国家错过了移动支付,其损失是惨重的。中国基于移动支付系统,已经建立了非常普及的现代化底层交易架构,这种架构给商业带来的巨大改变,已经不是能够简单的用一个金融创新就能总结的。仅去年的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就达到47.2万亿元人民币,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个数字,我就不做其他对比了。

除了移动支付,中国的跳跃式发展,还存在于其他一个行业,比如电话。当中国没有等到固定电话的大爆发,移动电话就已经普及了。同样的,当我们的传统信用卡和银行支付体系与西方存在巨大差距的时候,我们完成了直接从柜台式支付跳跃到了移动支付阶段。

但中国能完成跳跃,其他国家也能,这是一个非常哲学性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比较落后,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反对和制约,就像航空公司不希望高铁普及一样。所以未来中国的移动支付,要想往前迈进一步,也会严重受制于移动支付本身。

其实我想说的是,正因为我们有极其发达的移动支付市场,所以我们不够重视“数字货币”,就像当年发达国家因为柜台金融的发达,不够重视移动支付一样。

好了,我讲到这里,开始我们今天的重点。

目前市值超过阿里巴巴1200亿美金的美国互联网巨头Facebook已经宣布发布数字货币,如果说阿里巴巴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我个人觉得第一个竞争对手,就是Facebook。

正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错过了移动支付的时代,他们开始直接跳过对移动支付的开发,而直接进入到数字货币时代。所以国内很多人可能还会觉得,发达国家要在移动支付上赶上中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发达国家已经不再把心思放在移动支付上,因为数字货币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在此前的一篇分析里,专门讲了Facebook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货币Libra。随着今天整个白皮书的发布,我们可以从宏观角度,完整的窥探这一即将要发行的世界货币。

Libra跟移动支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除了具备移动支付所有的优点之外,Libra还有很多个特殊性。

首先,Libra不经过第三方结算体系,也就是说,Libra的转账交易不需要银行;Libra是匿名的,用户可以迅速建立一个或多个与他们真实身份无关的地址;其次,为Libra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是国际性的,包括万事达卡,PayPal,PayU(Naspers的金融科技部门),Stripe,Visa;第三,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法币兑换成Libra,也可以按照汇率将Libra兑换成法币;第四,拥有Libra的用户彼此之间用Libra转账的话,其便捷性类似于给对方传送一张照片或发送一条信息;第五,Libra的非营利性运营机构设在中立国瑞士(日内瓦)。

关于技术,我这里不做过多的解读,因为大家只需要了解一点,比特币、以太坊、EOS等能够持续运作,Libra所承载的技术和组织能力,只会比他们的安全和效率更高,而不是更弱。

大家知道腾讯生态的崛起,其实主要依靠了微信和微信支付,如果说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竞争,从互联网巨头开始,那么Facebook所酝酿的Libra,可能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要更高一个维度,因为相比对金融和货币的需求,大家对商品交易的需求是有限的,而金融货币需求是无限,且是能够容纳和承载商品交易的。也就是说,开超市的,一般干不过银行的,开银行的干不过发钞的。

全球商业将因为货币和支付系统的突破性进展,而进入到另一种竞争格局。中国的巨头们更应该有紧迫感,Libra不会在短期之内就带来巨大的冲击,但不要低估长期影响,因为我们已经从移动支付上见证了这种力量。

除了对Libra开启的新的经济金融时代的感慨之外,我今天看完Libra整个白皮书的感觉,实际上是很震惊的,因为Libra的白皮书里面潜藏着一些令人难以言喻的东西。

首先,整个白皮书里面,没有提到任何美国的东西,也没有提到美元,更没有提到美国的监管体系,以及在美国建立何种架构的问题。但Libra的创始成员,清一色的全是英美公司。我跟大家讲一个案例大家就明白了,当年索罗斯建立的对冲基金在美国兴风作浪,后来遭遇美国警告,意思是,你可以去其他国家兴风作浪割韭菜,但美国市场你不能肆无忌惮。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索罗斯差一点摧毁英镑,也制造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Libra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完全由美国华尔街控制的,而针对国际市场的一次升级美元国际地位的行为,这种项目美国政府是非常喜欢的,因为只要不针对国内,国际市场你随便去搞,搞成了最好,搞不成把问题留在外面,也不影响美国国内。所以我有一个预测就是,Libra在美国不会受到太大追捧,甚至都不会针对美国用户来发行,但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本地货币不稳定的国家,将会出现非常狂热的追逐行为。

其次,白皮书以及Libra背后储备资产和运作模式方面,在没有提到美元的前提下,提到了黄金、欧元和香港(港币)。从其战略意图看,前期用一篮子货币存款,以及可信政府的短期债券作为Libra的储备资产,建立稳定性和声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过渡到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前期在诱惑大家把法币换成Libra的过程中,需要可信的储备资产来做保证,但随着时间的过渡,Libra将有可能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我的理解就是,未来某一天,Libra会跟储备资产脱钩,成为新的,独立的世界货币。也类似于1971年美元在完成了国际化之后,需要更灵活的解除发行限制,选择跟黄金脱钩。

第三个是,当下的Libra,大家可以理解为港币模式。香港没有中央银行,银行可以直接发钞,但如果你想发港币,必须要向香港政府缴纳固定比例的美元。未来几年的Libra发行,也是同样的道理,遍布在全球的合作机构,只要向Libra缴纳足够的法币,就可以获得Libra,然后这些合作机构,就像做市商,可以跟普通用户进行法币和Libra之间的双向兑换。

但需要注意的是,Libra的储备资产不是单一的货币,所以汇率不仅仅是你所在国家的美元与法币的汇率,属于一篮子汇率,但我个人猜测,在整个储备里,美元依然占据大头,所以这无形当中将刺激全球用户的兑换潮,如果发展较为迅速,那么一些弱小的国家的货币,将可能会加速贬值或消失,甚至一些政府都有可能接受Libra来缴税和开支,这种渗透,可能是美元的数倍。

此时,我有一些跨越时空的感觉。Libra的诞生,跟比特币的诞生,有着非常类似的愿景,当我今天看完Libra白皮书的时候,仿佛看到了2008年比特币白皮书的扩容版,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两份白皮书,是出自同一伙人之手,或者说出自幕后同一股力量的推动。

如果说2008年比特币的白皮书,是用区块链的方式,试探性的创建一种超越主权的技术性货币,那么今天的Libra白皮书,实际上就是在区块链的技术可信问题已经被比特币证明的前提下,一次全面的商业应用。这就类似于最近非常火热的5G网络,从一两个基站的长时间测试之后,开始进入到大规模商用阶段。

2008年比特币的白皮书和今天Libra的白皮书,都试图解决同样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值得我们反思。因为他们同时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日常小额支付的交易成本问题,在这些开发者眼里,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全世界金融资源的普及和普惠。

Libra白皮书节选(谷歌自动翻译),揭示了官方动因

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小额支付也必须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系统,所以成本非常高,但这一问题中国已经用移动支付的方式解决。可以说,我们中国的移动支付,只需要发一个红包就能解决的事情,美国得调动银行结算体系来转账。因为这个痛点,以及移动支付迟迟被传统金融机构压制,可以说直接刺激了比特币和Libra的诞生。

那么我们反思什么呢,我们在获得了移动支付的优势之后,正在失去什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