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历史角度看中美博弈
2020-05-24 10:35:48
  • 0
  • 0
  • 0

来源: 曲高和众  原创 孟庆祥

先说结论,然后我尽量简洁的论述一下产业竞争的基本原理,从工业革命捋一捋。

1、 美国的所谓科技领先,诺贝尔奖,论文啥的,基本上都是炫技用的,实则没啥用。因为找不到大的创新点,才进入激烈的存量搏杀。

2、 短期大国貌似吃亏,美国赢得了面子,实则战略形势正在肉眼可见的逆转。

3、 三、五年之后,美国最强的一个芯片点将被大国拔掉,到时候美国就得求着中国买芯片。

一、从工业革命说起

一般认为1776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效率提升,蒸汽机发出的功率除了能拖动自己还有富余,这样就大大的拓展了机器动力的应用场景,接下来蒸汽机用于轮船、火车,然后机械动力波及到所有行业。维多利亚(1837~1901年在位)在参观英国的工厂时,一个厂长解释说:“我们生产的是力量(Power)”。这句话非常具有概括性,机械动力除了有更大的力量,机械比畜力应用场景多得多,更灵活可控。

英国抓住了机器动力的机遇,成为全球霸主,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最为显著的变化是生产力的飞速提升,物品种类的极大增加。从自然界中得到的食品,原材料在整个竞争中占比越来越小。这样一来,再去占有别人的领土,掠夺原材料就成为越来越不划算的买卖。1852年,时任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就说:“殖民地是挂在英国脖子上沉重的磨盘”。教科书说去殖民地化都是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和反抗导致,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宗主国占领土地越来越不划算。较早崛起的英国、法国、西班牙都有很多殖民地,后来崛起的德国和更后来的美国基本上没搞殖民地也是这个原因,至于希特勒发动二战那是一个解释起来错综复杂的事,只能忽略。

实际上,我们回顾历史时就发现真正能够看清大势是罕见的情况,比如,如果美国预料到大国这么难搞,他为毛让你加入WTO?美国如果知道海湾战争没啥卵用,干嘛花那么多钱打仗?同理,现在的决策未来才能看清楚。比较明白点的人都要知晓,你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成熟人的也不事后诸葛亮,会理解、宽容前人做出的错误决策。

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电力登上了舞台,德国是先发之国,收益较大。但是历史已经加速。第二次工业革命很快波及到欧洲和美洲。美国因为人口优势,幅员辽阔,发财欲望强烈,努力奋斗,在1890年经济总量就达到了世界第一。顺便说一下,这都是事后推测的,GDP这个统计方法1953年才发明。在萨米尔森看来,GDP是经济学最重要的发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信息革命。这次革命的特点是非常隐蔽,人们完全无法估计它的潜能,静悄悄的进行。信息革命有包括信息的承载物就是硬软件和互联网。硬软件、尤其是硬件的生存发展逻辑和机械产品相似,就是一直存在替代性和激烈的竞争。但互联网的马太效应极其突出,撼山易撼互联网难,规模对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历史上所有的行业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美国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霸主,到现在,美国掌握了除中国之外的所有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美国尚未想清楚如何利用互联网垄断榨取更多的利益,估计未来美国会有牛逼组织和个人琢磨这件事,很有可能是未来几年斗争的一个焦点。

直到1949年,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严格来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虽然也有工业,也有电灯,但工业羸弱的不值一提,举个例子,1957年建设的新安江水电站当时可供华东三省电力,后来经过改造装机容量才85万千瓦。其实主要不是制度问题,也不是中国人蠢,没有外部输入,自己整就是这么缓慢。

中国改开之后,赶上了全球劳动分工重组,说白了就是制造外包。一外包就给了中国极好的学习发展机遇,但效果的显现有滞后效应。克里斯坦森较早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以华硕为例,开始搞电脑制造外包,然后华硕就搞品牌,最后就夺取一切。中国改开不久,信息技术革命就开始了,我们不掌握技术,但有无穷无尽的各种级别的廉价听话的劳动力吸引了所有的资本家。其实当时我们就是为了挣口饭吃,没想那么多。直到2003年,我国的统计局长还规划2050年经济总量兴许能赶上日本,当时即使最狂狷的想象,也无法预言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竟然达到了日本的3倍。从电子行业兴起的制造环节外包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制造能力。2003年,中国生产的电子产品使用芯片占比是18.5%,美国19.4,欧洲19.4%,日本23.4%,其它19.3%。到了2019年,中国制造使用芯片占比60.5%,,美国11.4%,欧洲9%,日本5.4%,其它13.7%。整个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

电子行业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代工起步,逐步升级,到自有产品,到品牌产品到关键原器件。从发展规律上,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其它产品差别不大。但信息革命的另外一个产品——互联网与其它产业发展的规律有较大的不同。互联网很容易形成垄断,规模效应显著,这一点与电网、通信网络相似,但互联网又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应用。通常来说多样性和垄断性是互斥的,一个品类的产品多样性丰富意味着有很多厂商参与竞争。但互联网不同,它不需要自己铺设物理网络扩散,扩张的边际成本为零,它能够兼容规模性和多样性。

互联网是美国在信息革命中抓住的最大筹码,现在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一个扎扎实实的基础设施。除中国之外的国家,这一基础设施都控制在美国公司手里。由于互联网的特点,美国构筑的这个优势看起来非常坚固,日后说不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做更多的事情。

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我们干了一件事,就是搞了一个小墙,本来也没有想那么多,因为我发落后,怕西方的意识形态冲击,再加上我D长期形成的万事都喜欢藏着掖着的习惯,不喜欢过分大鸣大放。事后复盘,小墙真是功不可没,它给国内稍微晚几年,比较幼稚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个保护,再加上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确实能打,中国海量的、乐于尝鲜的人口,成就了中国互联网,中国具备了发展最后一块大拼图。

上述内容简单的概括了当今世界主要的经济力量,中国一样都不少,很早之前统计,中国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我们当然有很多短板,但在大颗粒视角之下,这些短板不是那么重要。齐全的工业类别,相当有竞争力的制造能力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按GDP进行统计,中国制造品创造的GDP超过了4万亿美元,美国2万亿,日本1万亿,德国8000亿。中国是2、3、4名的总和。

当然,服务业的GDP也同样是GDP,相对而言,服务业不是那么硬核,他的发展规律和制造业是不同的,今后我会写专题说这个问题。需要说明的不创造有形物品的互联网,银行都属于服务业,但互联网极其重要,所以就放到这里说了一下。

二、创新活动的停止

《财富》杂志1995年开始统计全球范围500家最大的公司,这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榜单,大家的第一个关注点是几个主要国家企业上榜企业的数量。2019年,中国上榜129家,第一个超过美国的121家。

我们可以看看另一个重要指标,500强“自古以来”都是石油、化工、汽车、银行、电力、零售等行业为主。这些年新挤进500强的行业只有互联网服务业是一个亮点。从直观感受上,绝大多数人最大的资产都是房产,其次就是一辆汽车。这些都已经不是高科技,要想住的舒坦,有一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需要一个国家强的建造能力和制造能力。

波音747首飞时间是1969年,1970年1月就商飞了。1969年已经搞定了载人登月返回问题,这些当时最尖端的科技现在仍然是最先进的。

世界已经没有大的品类创新,只有一些改进型的创新和边边角角的打磨。诺贝尔奖转化成实际成果,一流科技论文被实际应用的比重越来越低。没有大的创新点世界就进入了存量博弈阶段。中国已经习惯于每年经济总量较高的速度的增长,增长速度一旦降低2、3个百分点,很多企业都会很难受,企业之间的搏杀就会凶猛许多。国家之间亦是如此,找不到新的大增长点,存量搏杀就会非常凶猛。

在没有大创新的背景下,美国要想阻挡中国的追赶,企业层面最大壁垒就是他会做的东西你不会做,这一条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在解决了有无问题之后,他好你不好,这没关系,慢慢追赶,好多行业没有办法突破了,中国企业和美国同行就越来越接近,看看500强的演变,或者思量一下你熟悉的行业在过去十几年的演变就能把我说的这段和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匹配上。

世界如果选择一体化,就存在水从高处向低处流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追赶趋势就存在。当然在现实世界中,很多落后国家存在基础过于薄弱,以及各种自然禀赋和人文禀赋上的缺陷,不是那么容易发展起来的。西欧国家,不管主业是什么,按人均GDP计算,大家都差不多少,原因西欧国家起步时几乎是同步的,不存在先行者筑高门槛压制后发者的问题。

其它地区由于发展太晚,别人已经构筑了很高的行业门槛,后来者已经进不去了,所以,被挡在了社会经济发展之外。我们可以脑补一下这样的场景,很多国家、很多企业其实都能做1990年代的286 CPU了,那是当时Intel最先进的芯片,但现在做出来根本没有用,没有市场养着你成长,于是这个行业就就参与不了了。像传统的石油、钢铁行业也是如此,放眼望去都是大家伙,你根本没有任何参与的可能性。20年前,煤老板时代还可以挖个小煤窑赚钱,现在且不说政策方面的原因,你搞小水电站,小煤窑都没有经济性,所以进不去这样的行业了。

在欧洲、美国加上不算太晚发展起来的日本之后,其它国家因为差距太大,每个主要的行业都无法有效的进入,就被牢牢的锁死在发展中国家的位置了。除了极少数的小国剑走偏锋,死磕一两个优势项目走出了一条路之外,你会发现世界上大多数物品都是发达国家公司制造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环节报给工资低廉的穷国,穷国可以赚点辛苦钱,但逆袭并不可能,本国所拥有的市场空间以及高质量、低成本社会化大生产所需的要素不是那么容易具备的。

中国是一个例外,不知不觉之中,竟然在所有行业实现了逆袭,实现了从加工制造到具备全生产要素的转变。从加工到具备全要素是很难的,简单的商品有高耸的品牌壁垒,复杂商品有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中国很早就成为耐克等名牌产品的加工基地,据说福建晋江做的假鞋就连原厂商自己都鉴别不出来,但树立品牌难如登天。中国汽车行业和全球所有的大汽车厂都有合资企业,原来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从未实现。

有些行业,因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市场需求慢慢的喂熟了企业,如基建行业、石油化工、钢铁发电等几个大领域都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做到了世界领先。这些行业没有走来料加工或者合资之路,在实践中也快速发展起来了。小国家只有个别行业能走到前沿,我们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可以培育所有产业,每个产业都有足够的各种人才,这种发展势头是很难阻挡的。

创新不再是主导力量之后,规模就是竞争最重要的武器,规模就是真理,这一条中国企业也做起来了,别小看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发电交通这些低科技,事实上这些不再性感的行业仍然是社会的主导力量,这些行业提供了生产生活的绝大部分所需。

中国与1990年代的日本不同,1995年,日本GDP总量达到美国的71.3%,人均GDP是美国的1.51倍。但其实这个GDP是注水的GDP,若按真实购买力计算,日本GDP只有美国的38.4%,人均也只有美国的81.6%,并未超过美国。2019年,中国名义GDP,就是按汇率计算的GDP是14.36万亿美元,美国是21.43万亿,中国相当于美国的67%。若按真实购买力计算,中国GDP达到了27.3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274倍。中国人均的实际物质和服务消费还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三、结构性冲突无法调和

2014年,进口芯片超过200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最大宗的进口商品。中国政府做出一个决定,大力度投资搞自己的芯片制造,作为使用芯片最多的国家,要搞芯片是很自然的选择。芯片是美国最有优势的大产业,在全球4、5千亿美元的市场空间中,美国厂商占有一半的市场份额。

中国要搞芯片是很自然的需求,但在竞争对手看来,整机集成你搞,芯片你也也搞,那么我吃什么啊?所以,他也会竭尽全力,用尽一切办法阻止你搞芯片。当他用一切手段,包括非商业手段阻止中国发展自己的高科技时,中国搞高科技又有一个比商业竞争更强的理由,就是我要掌握核心科技,防止你卡脖子。这样一来,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代价会浪费很多钱,但最后通常都能搞成。

芯片是很多领域发展冲突的一个缩影,防守方和进攻方的理由都非常充分,靠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解决问题,就会用上超越市场竞争的一切手段。

但超越市场的手段又会受到以市场化为生存之道的企业的企业手段的制约。军工企业一直都是封闭的,因为它涉及到国防竞争。但军工企业之所以能被政府限制在一国之内,主要是政府是军工企业唯一的大财主。

《尘埃落定》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麦基土司想垄断鸦片种子,他儿子——傻子说了这样一段话:“风也会把它们吹过去。”但是没有人听我说话,或者说,他们假装没有听到我这句大实话。侍女卓玛勾勾我的手,叫我住口,然后再勾勾我的手,我就跟她出去了。她说:“傻瓜,没有人会听你的。”我说:“那么小的种一子,就是飞鸟翅膀也会带几粒到邻居土地上去。”

绝大多数问题,解决方法都有很多种。(此处省去一万字)

中国最大的优势有两项,第一,在所有领域都解决了有无问题,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已经入门,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你一直不如别人,产品落后,不容易销售,或者只能卖低价,这样就无法大量进行研发投入,始终被别人压制,起不来。以中国最落后的大行业芯片加工为例,我们有全套设备和各种材料,只是绝大多数设备和材料不及别人的有竞争力而已,因为落后,没有人使用,赚不到钱,然后科研投入上,然后落后。这样的恶性循环很难破。第二,中国庞大的市场已经非常全的产业链,可以很快集齐各种配套和生产要素,这一条在综合竞争中特别重要。

1949年8月,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中国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毛主席也曾感慨,我们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其实,1949年那个时候,封锁起来还真不是十年八年能解决的。现在很可能用不了十年八年都解决了。

当人们判断未来时,都会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自信,而且人们习惯于从时候诸葛亮的视角嘲笑当时人、当事人的愚蠢。事实却不是那么简单,在过去的历史中,强如美国也犯过许多错误,也没有一个国家能有完全正确的决策。我们又一次见证经济发展变轨的历史,自由竞争不再是大家公认的唯一法则,许多国家都要谋求安全,防止被断供、卡脖子,要重新梳理自己的生产、服务系统。与完全自由流动的经济模式相比,这是一件坏事,但是,这种转变也必然会制造许多机会,抓住机会的话就会获取丰硕的成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